林 風1958年,我國的第一個原子反應堆投入運行。原子反應堆需要重水做減速劑,但當時我國并未掌握重水的自主生產技術,重水主要從蘇聯進口。中蘇交惡后,我國的原子能事業面臨著停轉的威脅。于是,攻克重水分離的難關,掌握重水的自主生產技術,刻不容緩。最后,這個重任落在了余國琮肩上。余國琮,這位已過鮐背之年的中科院院士,是中國化工精餾學科的開拓者之一。他早年求學于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后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科學碩...
尹樹鵬1963年,周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宣布:我國的大慶油田建成了!石油現在已經可以自給了!參會代表們聽后,紛紛要求石油部負責人講一講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建設,人們才第一次知道了一直處于保密的大慶油田從發現到出油的過程。“鐵人”王進喜成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最杰出代表,但對于油田勘測的科技工作者都沒有提及。大家都去問時任地質部科學院副院長的黃汲清,他卻說:“只要說明大慶油田是咱中國人自力...
2011年,天津大學校史館迎來了兩批特殊的參觀者,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校史研究人員。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們想從天大校史中了解本校的建校情況,并將這次走訪定義為“尋根”之旅。這兩所高校與天大有何關系?為何來此“尋根”?這得從1952年前后的全國院系調整說起。新中國成立后,為適應國家建設需求,高等教育開始結構性調整,北洋大學成為試點單位。航空系成為最早調出的院系。1951年,航空系調入...
一天2015年,《今晚報》副刊“紀念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創辦120周年”征文“天大故事”中,陸續發表了不少有關北洋大學的故事,北洋大學和天津大學有著怎樣的關系?查天津大學官網,對于天津大學名稱表述如下:“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并,定名為天津大學。”此表述比較籠統,既然是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兩校合并,為什么天津大學的前身為北洋大學,而河北工學院卻不是?2014年6月17日,教育部第18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天津大學...
張昊 楊照霖談到北洋大學的地質工程學系,很多人都會感覺陌生。在北洋大學悠久的歷史上,地質工程學系就如同一閃而過的流星。但在其短暫的歷程中,有一個人卻不得不提,這就是主持創建該系的王炳章先生。 王炳章,字斐軒,是我國著名的礦物學家與地質教育家,在結晶學、礦物學、巖石學方面造詣極深,以治學嚴謹蜚聲中外。他早年所著《熱河北漂中生代火山巖之研究》,深得我國地質事業奠基人章鴻釗先生嘉許。同時,王炳章在我國...
今晚報 2015年7月24日第17版方華燦我1948年入學北洋大學時,正值天津解放前夕。11月底,國民黨天津守軍進占北洋大學,在校園的北教學大樓頂上架炮,構筑了炮兵陣地。學校被迫停課,學生在平津有家的大多回家了。留校的大部分在學生自治會安排下,疏散到市內河北的河北女子師范學院的教學樓里暫住;很少數學生堅持留在校內,自愿參加護校隊。這時,學生自治會專門成立了“應變護校委員會”,統籌領導西沽校園內的護校工作和暫住...
今晚報 2015年7月17日 第17版天 陽1948年2月1日,天津火車站廣場。凜冽寒風中,數百名國立北洋大學師生聚集在出站口外,“歡迎張校長”的大幅標語被高高舉起,廣場中間則是一個臨時搭起的高臺。突然,人群里一陣騷動,隨即傳出“熱烈歡迎張校長”的喊聲。一位頭戴紳士帽的中年男子剛到出站口,便被學生們高高抬起直至高臺,還有人將鞭炮點燃,現場氣氛熱烈至極。來者神情激動地講:“同學們,既然叫我來,不管怎么樣,我也要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