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簡介:
何宇,男,漢族,神舟九號飛船系統總指揮。1971年出生,1994年畢業于天津大學電子系電子工程專業,1994年至今,就職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參與"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飛船的相關工作,任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總指揮。圓滿完成了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3次國家重大任務,為空間站工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為航天強國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校友事跡和故事:
結緣天大,立志求學
他于1990年至1994年就讀于天津大學電子工程系。那時候有圖像專業、通信專業和微電子專業。當時以俞斯樂先生為帶頭人的圖像專業在全國水平領先,數字電視等技術方興未艾。系里專業課設置很嚴謹實用,同時也十分注重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何宇更是動手實踐的佼佼者,他發動同學中的音響愛好者,以宿舍為單位,用學到的電路知識自己設計組裝音響,包括設計電路,網購元器件、印制板、揚聲器,自己制版、焊接,自己買木板制作音箱等等。待制作完成,各宿舍都把自己作品拿出來相互切磋,接上愛華牌的walkman,樓道里頓時音樂震天,美其名曰“煲機”。現在看來,他們的作品或許比較簡單,原理正確也保證不了材料齊全,但大家都全力以赴樂在其中,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
那時候娛樂方式遠沒有現在多,上晚自習是普遍現象,導致教室座位一座難求,在吃晚飯前,課桌上就擺滿了各種占座的書、包、坐墊等等。有時候他們晚飯后去上自習,先到電子系發現全滿,又到附近的土木系、化工系、計算機系、階梯教室、圖書館轉一大圈,最后又背著書包回了宿舍。他在最近回母校參觀了新校區后,十分羨慕充足的學習資源。他在班里是生活委員,每月主要工作是從學校領回全班的伙食補助,按人頭逐個分好發給相關同學。這是個要求認真細致和服務精神的崗位,他盡職盡責地為大家服務了四年,沒有出過一次差錯,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
實事求是,孜孜不倦
他于1994年7月畢業參加工作。那時候擇業是雙向選擇,自己可以去社會上參加企業招聘會,學校也組織各單位到學校開招聘會。當時電信是熱門,不論是國有的郵電管理局等單位,還是像摩托羅拉、NEC這樣的外企都是求職的熱點,他的很多同學都被摩托羅拉公司招聘了,少部分同學選擇了考研繼續深造。他由于很偶然的機會來到了航天五院總體部,“有幸”從事載人飛船總體設計工作。
他說起“有幸”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趕上了他國載人飛船型號剛立項,一切從頭干起,有幸參與了從方案設計、試驗驗證到發射返回的研制全過程;二是趕上國有單位人才下海潮,“做原子彈的比不上買茶葉蛋的”,大批同事辭職,或開公司或去外企或出國,導致出現航天人才斷檔,他們這些新畢業生有幸立刻被委以重任,充實到型號研制一線,雖然有苦有累,但也邊干邊學,成長迅速;三是他本人深受天津大學校訓“實事求是”的影響,沒有被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所左右,他們同一年畢業到單位的有七十多人,入職月工資五百元,三年后辭職剩下的不到二十人了,他“有幸”是其中一個。回想他選擇留下的原因,他說可能是載人航天型號工作吸引他等等。有點象紅軍長征,一個新兵走到了陜北,磨練成了老兵。他現在從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二十五年了,從未改變過工作崗位,從一個普通設計師干起,歷任副主任設計師、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總指揮。有幸參與了十一艘神舟飛船、兩艘天宮空間實驗室的研制工作。也算是個載人航天的“老人”了。二十五年的從事載人航天工作對于他不僅僅是辛苦,同時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他曾多次獲得各種國家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得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要問他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他感覺在航天領域,富有責任心、勤于學習、良好的團隊意識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常說:要讓型號成功,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任何一個人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型號失利。
祝福母校,深情寄語
今年是正值天津大學125周年校慶,這些年祖國的成就組成了一幅幅輝宏的畫卷,像何宇這樣的天大人在其中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偉大的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現在,何宇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為中國的空間站工程緊張忙碌著,支撐航天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強國夢,中國夢!助推著母校的蓬勃發展,激勵著無數天大學子把握時代,不負韶華,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