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09
編者按:“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桃花堤畔的桃花競相爭艷,映紅津門,引來無數游客觀賞。這里是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的舊址,相傳,當年的莘莘學子,每天清晨都會在這兒誦讀英語,久而久之,桃花林的鳥兒受其熏染,鳴叫之時,都會發出英文般的悅耳聲。這當然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足見,桃花堤在天大學子心中的地位——精神歸屬地之一。而北洋園新校區的桃林,正是為了延續這份精神歸屬。一千個校友心中有著一千個精神歸屬地,今天,我們就聽聽一位剛剛畢業不久的天大校友,是如何闡釋她的精神歸屬地的。
每當吟誦“花堤藹藹,北運滔滔,巍巍學府北洋高”的校歌時,每當漫步銘德道的海棠林時,每當從水晶宮般的校史博物館旁經過時,我的思緒都會不知不覺游弋于西沽的北洋舊址,游弋于桃花堤畔緋紅如霞的花海,游弋于波光粼粼的北運河。
每逢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西沽舊址的踏青便成為北洋人懷古溯源的必修課。漫步桃花堤,浸漫在北國的艷陽天里,春的訊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強烈感,沖擊著我的每一根神經,花香滿徑,浸潤心脾。
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孩子們嘰嘰喳喳地歡呼著,無不為此勝景而動容;大人們則按著手中的快門,急急忙忙地記錄下繁盛的花事。我沒有踏青拍照的習慣,因此只帶著思維旅行,幻想著自己是一名丹青高手,抑或,自己的眼睛幻化成廣角鏡頭,將這花團錦簇的勝景,原封不動地印在記憶的熒屏里。然而,任憑我怎么絞盡腦汁,亦無法找出合適的言語,抒發我初涉桃花堤的驚喜與怡悅。友人喚我,我只是定定地佇立,回給她一個恍惚的微笑。
作為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的老校址,桃花堤被我賦予了更多獨特的情懷。悠悠北洋,崢嶸歲月,勇開中國現代大學教育之先河,培養出多少英雄豪杰:傲視寰宇的外交家王寵惠、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先驅張太雷、敢于創新的教育家馬寅初、為科研無私奉獻的師昌緒……漫步桃花堤時,我的腦海里總是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群意氣風發的書生,意氣風發地佇立于花海中,凝望著穿校而過的北運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一群祖國未來的棟梁,展開了激情四射的思想碰撞,一束束美麗的智慧火花,以星火燎原之勢,將創新與自由的思想傳遍神州。紛飛戰火中,莘莘學子以無與倫比的才情,讓“德先生”和“賽先生”拯救了滿是魑魅魍魎的舊中國,那是一個有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標榜的年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正如今日之桃花,以不可阻擋之勢勃然怒放,十里桃堤映水紅。
幼時讀陶潛的《桃花源記》,那片“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林或許就是古人心中的“烏托邦”。于我而言,桃花堤足以與桃花源相媲美,北運河也恰似陶潛筆下的武陵溪,一個世紀前,不知有多少意氣風發的北洋英華曾在此構想華夏“烏托邦”,并為此“努力追蹤”,誓“揚校譽于無窮”!
青春如花,嬌艷、美麗卻僅有一次,人生如逆旅,而生命的長河永無止盡。花開花落年復年,北洋人奮勇向前披荊斬棘的腳步卻未曾停歇。
如今,又將是人間四月天,聽說北洋園新校區的桃花也在競相綻放。最愛花堤行不足,時光流轉,世事變遷,徜徉賞花的身影雖年年歲歲都不盡相同,然則天大的桃花卻始終笑立于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