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09
本期,我們將向大家推介北洋園新校區支干道路命名背后的故事。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學校園,勢必會培養出一大批杰出的俊才人物,成為后輩膜拜的對象。以先賢之名命名道路,是一種常有的膜拜方式,在古今中外的高校并不少見,亦如衛津路校區的“太雷路”,便是以“北洋之光”張太雷而命名的。在北洋園校區,這種傳統得到繼承并予以發揚,書田道、王正廷道、侯德榜路……一個個閃亮的名字散落于學校各個角落,天大師生以這種特有的形式來銘記他們。除了以先賢之名命名支干道路,新校區還會選擇何種方式命名,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秘一下。
“三環六縱一中軸”,這是對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十條主干道路的形象概括。北洋園校區的道路命名遵循著嚴謹的邏輯體系,這種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北洋天大歷史文化相交融的命名方式在國內大學校園中也堪稱罕見。而當你漫步北洋園,會發現除了這些主干道路之外,還有條條支路輻射到校園的各個角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支干道路的故事。
從上空俯瞰,北洋園校區支干道路最為集中的區域當屬青年湖環繞的中心島區了,沿著“三問橋——鄭東圖書館——大通學生中心”這條校園中軸線兩側,分布著六條南北對應的支干道路:其中,位于求是大道兩側、緊鄰第45、46教學樓的兩條支干路被分別命名為求是南道、求是北道;鄭東圖書館南北兩側的兩條之路以掌校人李書田命名,分別為書田南道、書田北道,李書田(1900-1988),字耕硯,是中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專家、水利學家,中國近代水利科學的開拓者之一,老校長名字中“以書為田,筆耕不輟”的意蘊與新校區“最美圖書館”的恢弘壯闊交相輝映。而島區最南最北兩條長長的支路則是風景優美的景觀慢行路,根據北洋園校區景觀規劃,島區南北兩岸將分別遍種桃花和海棠,形成景色怡人的植被景觀,這兩條路因地制宜,分別以校歌中“花堤靄靄”和“英華卓犖”兩句取材命名為“花堤道”和“英華道”,試想草長鶯飛之時,曼妙的濱湖小路必將成為北洋園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細心地你也許已經發現,除了中心區這些支干道路和施工規劃中新敬業湖畔的“敬業路”外,在新校區的南區和北區,還各有一條以北洋人物命名的道路——王正廷道和侯德榜路。王正廷道位于南區體育場和機械學院熱動力大樓之間,以北洋大學著名校友王正廷命名。王正廷(1882—1961),民國時期著名外交官、體育事業領袖。他14歲即考入北洋大學堂,畢業后曾赴日本留學,并加入同盟會。王正廷熱心體育事業,致力于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開展,是近代中國著名的體育事業推動者之一,因其對中國體育事業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侯德榜路則是學校北區一條重要的支干道路,與化工材料教學組團、青年教師公寓、格園知園宿舍區等相通聯。侯德榜路以北洋大學著名學者侯德榜命名。侯德榜(1890—1974),著名科學家,杰出化學家,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世界制堿業的權威。侯德榜在北洋大學執教期間,培養大批人才。侯德榜的言傳身教對于以天津大學王靜康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內國際化工學界泰斗產生了重要影響,其開創的制堿工藝更是在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結晶等領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摘自 焦德芳《經緯縱橫說天大——北洋園校區支干道路命名漫談》)
文章作者: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