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09
韓吉辰 1959年秋,周恩來總理視察唐山水泥廠時,向有關人員詢問:“知道‘洋灰陳’的情況嗎?”當他聽說“洋灰陳”已于1952年去世時,連連嘆息:“可惜!可惜!”
“洋灰陳”是誰?能引起總理如此惋惜?“洋灰陳”即北洋學子陳范有,是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水泥專家。他1898年生于天津,1912年就讀于天津南開中學,為該校第七屆學生,比周恩來高一個年級, 陳范有以品學兼優聞名全校。周恩來也與之相識相交。1917年,他考入北洋大學土木系,與陳立夫同宿舍,感情甚好。陳范有在大學時就有辦廠的愿望,年輕的陳立夫在北洋大學期間,曾為啟新水泥廠繪制了機器設備全廠布置圖。
1925年,陳范有任啟新洋灰公司工程部土木工程師、公司協理,1933年受公司委派南下,在南京主持創建江南水泥廠,在辦廠期間得到北洋同學陳立夫的大力支持。就在江南水泥廠開工生產時,日寇逼近南京,陳范有考慮水泥廠一旦落到日寇之手,生產出的水泥用于侵華軍事工程,自己將成為千古罪人,便拆下關鍵部件藏匿起來,留下少數人護廠。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制造了舉世震驚、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南京淪陷后,成千上萬的難民四處逃亡,地處南京郊區的江南水泥廠成為避難場所。在陳范有的提議下,在工廠中成立了由制造商德國人卡爾·昆德、丹麥人辛波與廠里三十名職工組成的留守組,并委托卡爾·昆德任代理廠長,在廠區高高懸掛德國和丹麥國旗,請昆德利用他的德國國籍身份與日寇斡旋。陳范有還指示廠留守組妥善安置難民,積極給予難民各種救濟和援助;為了照顧傷病患者,還在難民營里開設了診所,有效地起到了保護難民的作用。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內,使三萬多同胞免遭日寇屠殺和蹂躪,后人稱陳范有是中國的“拉貝”。如今,陳范有和江南水泥廠設置難民營保護難民的事跡,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設立展廳,被永久展出。
新中國成立后,陳范有任中國水泥工業同行業聯合會主任委員。為盡快生產出高質量的水泥支援國家建設,他致函周恩來總理請求解決供電問題。在周總理關心下,1950年一條66千伏輸電線路架設完工。同年,歷經磨難的江南水泥廠正式點火開工生產,當年就生產出1.5萬余噸優質水泥,被蘇聯專家譽為“東方水泥之冠”。
1952年,陳范有去世,他立下了遺囑,將自己和子女名下的一百多萬元股票捐獻給國家,還將自家樓房和北京、天津、北戴河、上海、南京等地房產上繳政府,不給子女留下任何遺產,鼓勵子女自強自立,做國家有用之材。
天大故事 征文
天津大學 今晚報社 主辦
紀念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創辦120周年
今晚報: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7/03/content_1271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