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09
《今晚報》 2015年6月26日 第17版
想要步入北洋校園,通過招生考試是必由之路。所以,此等考試必使莘莘學子記憶猶新。1934年8月1日,天津《益世報》就刊登了國立北洋工學院的招考信息:“本年招考新生,仍按往例,分平、津、滬三處,同時舉行。八月一日、二日報名,四日、五日、六日、七日考試。北平在東皇城根中法大學,天津在西沽本院,上海在南站大同大學。”隨后,緊張忙碌的考試如期而至。
此后不久,北平考生李野渡于8月13日在《益世報》上發表《七日考場》一文,記錄下自己報考清華、北洋兩高校的心路歷程。其中,8月1日至3日投考清華大學,8月4日至7日投考北洋工學院。
要考試,先報名。北洋的報名工作8月1日就開始了。李野渡于當天下午兩點半,完成清華黨義科目的考試,便前往東皇城根中法大學的招考處報名。“不僅是我,許多的人們都是這種辦法。豈知忽忽地跑到中法大學,負責人告訴還得到東不壓橋朱廣相醫士那兒檢驗身體……”
從8月4日開始,至7日結束,報考北洋的學生們先后進行了英文、國文、黨義、軍訓、大代三角、物理、幾何、化學、中外史地,共九門考試。科目之多,遠超今日之高考,難度由此可見一斑。有意思的是,經李野渡打聽才知,“投考北洋的,在北平只有兩個女性,足見女性對工科的疏遠,大多數都是學文學或藝術去了。考工科的概為沒有特殊傾向而愿以埋頭研究實用的科學技術為謀生之出路的人們。”
考試首日(8月4日)清早,北平陰云密布,小雨淅瀝,依李野渡的話說,“好像天公不作美,偏要拿我們開心”。考試在中法大學舉行,“(校園)內部有先時王公住宅的意味,很雅致。房子多為中國舊式,但是油漆鮮艷……亦甚有高尚風味。我們的考試場設在北部郝爾德學院”。
北洋的考試,別具一格的是加考中外史地一科,這在其他工科院校中頗為鮮見。這科考試被安排在最后一日(8月7日)進行。從字里行間看,李野渡對此舉還是理解的:“中外史地試題概為我輩學生應有的常識。本來工科不應考試史地——我也這么想——但是如果只顧傻干功課,而竟不明白中外國際大勢及社會上歷史的及現代的演進和狀態,則無異于井底之蛙了!”
此文作者李野渡,1936年還曾在《清華副刊》發表《漫談清華精神》一文,由該文內容推測,李氏很可能被清華大學錄取。雖然與北洋擦肩而過,但如此考試對其來說不失為一種難能可貴的人生經歷。他的這篇《七日考場》也讓我們能近距離感知民國學子們的內心世界。
從考試科目之多,報考要求之細,我們不難看出北洋招考選拔之嚴格。事實亦確如此,據相關資料載,有一年為了保證學生質量,北洋在全國就招了一個人。而且,北洋很早就注重時事考試,其眼光與格局之遠闊,在當時國內大學中亦屬罕見。
天大故事 征文
beiyangzhengwen@163.com
天津大學 今晚報社 主辦
紀念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創辦120周年
今晚報: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6/26/content_1268559.htm